逆向投資策略:90%機率勝過大盤的投資新典範
0 已售出
$435
${{formatPrice(catchItem.price)}} ${{formatPrice(catchItem.oldPrice)}}
  • 逆向投資之父關於投資心理的關鍵經典
    歷經半世紀,四次全面改版,歷久彌新

    價值投資 X 股市心理學
    5種逆向策略 X 5項選股指標 X 34條投資心法
    經實戰驗證,能長期勝過大盤的有效策略
    讓你牛市、熊市都能贏

    專文推薦——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

    強力推薦——
    Jenny/「JC財經觀點」版主
    JG/「JG說真的」創辦人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資工心理人/「資工心理人的理財筆記」版主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依姓名筆畫排序)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套新的投資策略?
    ——理論上不可能的崩盤

    ▍「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瓊指數光是這天就跌掉22.6%。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於1998年10月破產,年初時它還是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
    ▍2006至2008年的房市泡沫與市場崩盤,投資人都還記憶猶新。

    股災發生後,總會冒出很多套解釋,卻始終找不到直接的推手。當「理論上不可能的崩盤」發生了,就應當回頭檢視理論基礎。大衛‧卓曼(David Dreman)認為,問題出在主流投資策略背後的根基:效率市場假說(EMH),以及從它衍生而來的相關理論,與衡量風險(波動性)的方式,包括資本資產訂價模型(CAPM)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

    卓曼在書中詳實分析效率市場假說的基本假設,並清楚地反駁這些假設。效率市場假說根本上的失誤,是沒有體認到心理層面在投資決策中發揮的作用。卓曼直言:「效率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訂價模型的理論支柱看起來都可以打掉重建了。」

    現代心理學對投資的啟發

    效率市場假說的其中一個前提是「理性的投資(人)總是會讓價格保持正確」,然而,觀察投資人的決策,我們總是看見:

    ▍人天生不擅長處理統計數據,因此會一直出現可預測的投資偏誤。
    ▍當人對投資一頭熱時,會不管風險密布,反而覺得投資越沒風險。
    ▍投資人會在股票漲翻即將暴跌時買進,也常常在機會不好時決定賭一把。

    卓曼在本書中探討情感的運作,提供情感在扭曲「理性」市場行為方面的各種推論,建構一套有力的理解方式,幫我們釐清人們為何會動輒一頭栽進泡沫,以致血本無歸。

    分析師預測失準,影響股價
    ——反過來加以利用

    一般認為,分析師所做的盈餘預估,跟實際財報數字的差距要在3%以下,以免發布後市場因失準而遭受奇襲。然而,回顧40年來分析師的預估表現,可知預估失準的幅度,比3%高出好幾倍,而且很頻繁。而幅度極微小的預估失準,都可能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

    卓曼的研究發現,「預估失準」是可以反過來運用在投資上的。證據顯示,「預估失準」後來有利於逆向操作股票,不利於廣受愛戴的股票。這個研究結果為運用「逆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堅實的新證據。

    逆向投資策略
    ——90%機率勝過大盤

    結合投資人在心理上的特徵,以及分析師頻繁出現的「預估失準」,卓曼提出一套「逆向投資策略」,有5種操作方式,同時明確指出5種選股指標,以及賣出時機。

    投資「逆向股」的績效勝過大盤和熱門股。「逆向投資策略」打敗大盤的機率,5年期是94%,10年期是99%,如果你願意每年(而非每一季)小小地調整一次投資組合的話。執行「逆向投資策略」,讓你的股票在市場大跌時,跌幅會小於市場平均值,而當市場處於高檔時,則會表現得更好。

    數據證明,不論是牛市或熊市,長抱「逆向投資股」的報酬率非常驚人。而且時間越久,成果越豐碩。

    歷久彌新的投資經典

    《逆向投資策略》的第一版於1970年發行(當時的書名是《心理學和股票市場》),歷經四次改版,至今已超過50年,歷久不衰。卓曼融合了價值投資與行為財務學,以紮實的論據告訴我們:能掌握心理層面的投資人,就握有絕佳的優勢,不光是理論知識,還有貨真價實的投資操作優勢。
  • 72H 現貨
  • 逆向投資策略:90%機率勝過大盤的投資新典範

    $435
    ${{formatPrice(catchItem.price)}} ${{formatPrice(catchItem.oldPrice)}}